
期刊信息
创刊:1983年
刊期:双月刊
主办: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勘察科学技术》编辑部
刊号:CN 13-1100/TF
ISSN 1001-3946
邮发代号:18-153
水平封底防渗帷幕深基坑降水数值模拟
庄超;梁海燕;余雪娟;在含水层厚度大、透水性强的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时,易引发突涌、流砂、沉降变形等风险。为有效规避此类风险,可采用竖向防渗帷幕与水平封底防渗帷幕(HWC)形成“封闭式”地下水阻滞方案。本研究依托海太过江隧道江北岸基坑工程,综合考虑工作井HWC的渗透性、厚度和布设位置等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地下水运动模型。模拟分析了坑内、坑外降水两种模式下HWC的厚度、布设位置、渗透性等三个关键设计参数对工作井基坑涌水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无论采用坑内还是坑外降水,HWC厚度对涌水量的影响均微乎其微;2)在坑内降水模式下,HWC的渗透性对基坑涌水量影响显著,渗透性越低,阻水效果越明显;3)在坑外降水模式下,调整HWC的布设位置将伴随基坑抗突涌安全系数的改变,总体而言,布设越深,安全系数越高,涌水量越小。
《勘察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正>本刊创刊于1983年,系学术一技术类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双月20日出版。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全文收录。1涵盖专业及栏目设置本刊涵盖岩土工程及勘察设计与施工技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工程测量及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物探与地下管网探测,岩土测试及工程检测等专业。其栏目设置有:1)理论与技术:本刊所涵盖学科及其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以及解决重大工程疑难问题的技术成果。
不同石粉掺量对土壤基质重构的影响
王涛;杨静东;褚鹏;李朋安;王东亮;为减小石料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石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废弃石粉资源化利用,该文以生态修复学理论为基础,废弃石粉最大限度消纳为出发点,以废弃花岗岩碎石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石粉掺量(石粉∶黏土体积比为0∶1、1∶1、2∶1、3∶1)的人工土壤基质的物理特征,以及对植物生长指标等方面影响,筛选出石粉与黏土体积比为1∶1(占基质总体积70%),APAM 10 ml,稻壳∶木纤维∶绿肥体积比为2∶1∶2(占基质总体积30%)的土壤基质重构最优方案,构建了边坡修复—植被恢复联合型废弃石粉消纳新模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美化生态环境,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研究废弃石粉作为改良土壤掺合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基于MPANet的遥感图像水土扰动异常区识别算法
赵刚;颜立军;邱寅凯;冯彪;阙云飞;费彬;检测电网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扰动威胁,对维护当地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电网施工建设带来的水土扰动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构建了一套水土扰动变化检测数据集;结合多尺度差异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设计了MPANet变化检测算法用于水土扰动异常区自动识别;并改进Copy-Paste算法,针对变化区域添加对象级的尺度扰动,增加正样本比例。实验结果表明,MPANet变化检测算法在水土扰动变化检测数据集中的Precision、Recall、F1-score精度分别达到了84.12%、82.75%、83.43%,其结果充分证明了该文算法与数据集具备进行水土扰动异常区域检测的可行性,为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自动化监测与综合评估提供了技术参考。
砂卵石地层中高压喷射形成隔水帷幕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贺再求;砂卵石地层渗透性强,采用降水方法时排水量巨大,最常用的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的桩式帷幕在砂卵石地层中效果差。该文所介绍的新工艺在微观机理、整体工艺设计以及多项关键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并成功应用于北京某商务区最深基坑中,该工程帷幕内外水头差达10 m,是砂卵石地层采用桩式隔水帷幕取得显著效果的范例。此工艺的推广应用对其它区域砂卵石地层中隔水帷幕的设计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丁继红,周德亮,马生忠通过对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个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分析 ,概述了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 ,指出组件化、与GIS集成、前后处理功能强化、科学可视化的深入应用将是未来地下水模拟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国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刘进达,赵迎昌,刘恩凯,王东升本文总结了1985~1993年中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网、20多个台站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我国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以及在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大气降水的稳定同位素浓度场的时—空变化规律。求出了中国大气降水线和各区域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值。
根系固土作用及植物护坡稳定性分析
姜志强,孙树林,程龙飞对植被边坡中根系固土的力学效应进行了分析,将深粗根系视为锚杆,将浅细根系和周围的土体看作均匀复合介质,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以一个算例分析了根土复合介质的强度参数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FLAC3D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魏继红,吴继敏,孙少锐采用FLAC3D研究某边坡的大变形破坏,模拟了边坡天然情况下的应力状态,分析了边坡分步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根据计算的结果对边坡采取了一定的加固措施,对加固后的边坡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得出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分析表明,FLAC3D在解决边坡的大变形模拟方面的优势是有限元无法比拟的。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综述
杨梅;费宇红;该文在大量搜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探索性的将各种修复技术划归为四大类,即物理法修复技术、化学法修复技术、生物法修复技术和复合修复技术,以期能对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选用、命名和管理有所帮助。
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丁继红,周德亮,马生忠通过对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个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分析 ,概述了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 ,指出组件化、与GIS集成、前后处理功能强化、科学可视化的深入应用将是未来地下水模拟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
FLAC3D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魏继红,吴继敏,孙少锐采用FLAC3D研究某边坡的大变形破坏,模拟了边坡天然情况下的应力状态,分析了边坡分步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根据计算的结果对边坡采取了一定的加固措施,对加固后的边坡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得出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分析表明,FLAC3D在解决边坡的大变形模拟方面的优势是有限元无法比拟的。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
薛红琴;地下水污染研究已成为水文地质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该文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以及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并进一步对确定性对流弥散模型的主要数值解法作了评述,并分析了模型中各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针对模型在的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指出目前应进一步研究的工作重点。